cover_image

技术与艺术融合,华东师大艺术教育又出新招了!

华东师大本科招生
2023年10月15日 05:30


图片



2023年5月,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中央美术学院启动“全国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交流展示”活动,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晨辉教学团队的“《数据之美》美育教学案例:技术与艺术的融合”入选展览和展播案例,全国仅二十二例,案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平台展播。

视频加载失败,请刷新页面再试

刷新


学科交叉,共同欣赏数据之美


《数据之美》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门多学科融合的美育通识精品课程,课程建设团队共有三名成员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晨辉是课程负责人、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长波提供课程建设指导,设计学院副教授毛溪提供美学指导。教学团队的交叉学科背景,使得课程融合技术与艺术,涉及计算美学、数据科学、艺术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。同时,课程的学生群体多元,2023级选课的学生来自学校的21个不同的专业。

图片


课程以视觉信息作为美的载体,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呈现形式和数据可视化案例,帮助同学们直观地理解数据并快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,带领同学们一同感受数据之美。进而,引导学生分析并呈现各类数据,实现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能力转变。例如,在课程的期末实践借鉴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,鼓励文科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组队,文理思维碰撞,分组设计数据海报,海报选题广泛,涵盖文化、环境、出行、教育、经济等各个方面,化信息为实物,用实物勾勒数据图案启迪学生的思维。


丰富的教学手段,让学生真正“动”起来


课程注重实践实训,让学生参与数据采集、分析和呈现的全过程,这种实践不仅加深对数据规律的理解,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据感知能力,为未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。课程设置大量案例讨论环节,不同专业学生思维碰撞,从不同角度引发对数据与美学的深入思考。分组作业通过任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,培养创新素养、沟通素养和合作素养。看似空洞乏味的理工科课程,也能讲授地绘声绘色,真正地让学生“动”起来。


在课中,教师介绍前沿数据可视化信息技术的同时,让同学们结合数据图表知识,把枯燥的数据以刮画绘制的方式展示出来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丰富了课堂形式。课后实践环节,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,进行数据手绘。学生们通过手绘,将自己喜欢的《红楼梦》、《哈利波特》等文学作品绘制成关系图,亲身沉浸式感受数据之美的创作过程。
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
“美无处不在,她的疆域也覆盖计算机、信息技术这样的工科,李晨辉老师的《数据之美》课程,为不同专业的同学们,打开了一扇窗口,在数据可视化技术的赋能下,带领大家发现数据之美、形式之美、技术之美”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陈蕾这样评价这门美育通识课程。


融入思政,持续辐射课程成果


貌似枯燥的数据也可以融入深厚的家国情怀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比如,课程向学生介绍飞机发动机气流数据可视化案例,引发学生对国之重器、“卡脖子”技术的关注和讨论。除此之外,课程团队还持续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课程成果辐射,例如为中小学生开设科普讲座和艺术教育报告。


图片
图片


华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美育工作,注重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、以美培元,不断通过课程体系、养成教育、环境氛围系统推进艺术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持续完善课程教学、实践活动、校园文化、艺术展演“四位一体”的艺术教育推进机制,积极探索具有华东师范大学特色的美育模式,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。




编辑、校对丨张淑雅  谢攀之

编审丨 周先荣 陆蓉蓉

转自“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”微信公众号



图片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华东师大本科招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